三四間寬敞干凈的豬舍里躺著100多頭圓溜溜的肉豬,這是筆者近日在鳳陽縣臨淮關鎮李明亮的養殖場看到的場景。
李明亮,本人因為車禍導致二級殘疾,無法負重勞動。妻子患有慢性病,兒子還在上學。因身體原因,夫妻倆不能外出務工,只能在家種地。盡管起早貪黑,但一年的收入也只能勉強維持基本的生活開銷,家庭情況每況愈下,生活逐漸陷入了困境。2014年底,李明亮被識別為貧困戶,這讓李明亮既高興又犯愁,雖然一家人可以享受相關扶貧政策,但是貧困戶的帽子戴著也不光榮。“種小麥、稻谷掙不到錢,何不干脆試試養豬?”李明亮腦海里剛剛冒出這個想法,很快又被他自己否定了。“我一沒有本錢二沒有技術,怎么搞得起來。”
2016年,鎮村幫扶干部主動上門給他加油鼓勁兒,“只要你有信心干,有啥問題我們一起來想辦法幫著解決。”李明亮終于下定決心放手一搏。在幫扶干部的幫助下,李明亮申請到了5萬元的小額信貸,購買了10頭種豬開始發展養殖業,并利用剩余的錢辦起了飼料代加工廠。
開弓沒有回頭箭。李明亮幾年如一日,認真地照顧著承載一家人希望的種豬。每天都早早起來清理豬圈。不懂技術,他就找來養豬的專業書籍,沒事兒就學習養豬知識,不懂的就向鎮村幫扶干部以及技術人員請教。每次有養殖培訓,村里都第一時間通知他參加。經過艱辛付出和不懈努力,李明亮慢慢變成了養豬的行家里手,豬的防疫、常見病等他都能嫻熟處理,而且成了村里有名的養豬專業戶。
“現在國家的政策這么好,只要自己不懶、勤勞苦干走對路,就一定能過上好日子。”2018年,李明亮通過養豬終于摘掉了“貧困帽”,日子越過越好。養豬不僅讓李明亮脫了貧,也堅定了他依靠雙手致富的信心,并在當年還清了5萬元貸款。
“我今年已經賣了100多頭豬,賺了10萬元左右,圈里還有100多頭豬,賣掉再賺個10萬元肯定沒有問題。”李明亮對未來充滿信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