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國文明城市是衡量一個城市政治建設、經濟建設、文化建設、社會建設、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的綜合性榮譽稱號,既是經濟硬實力的體現,又是文明軟環境的象征。近年來,我市處于歷史上發展最好的階段之一,發展形勢好、態勢好、趨勢好,經濟總量成功躍居全省第三,多項主要經濟指標位居全省先進位次。這為文明創建工作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,也為創建成功提供了有力的物質保障。
民之所往,政之所向。文明創建過程中,我市堅持一切以人民為中心,圍繞群眾所思所想所愿,從百姓切身利益出發,加大真金白銀的投入。三年來累計投入600余億元,大力實施老城改造、河湖治理、文化體育設施建設、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老舊小區、棚戶區、農貿市場、背街小巷改造提升等一大批重大工程項目,持續改善人居環境,城市發展“舊貌換新顏”。好鋼用在刀刃上。為解決人民群眾關心關切的難點和焦點問題,我市多渠道籌措資金,不惜血本、不計成本。例如在老舊小區改造中將無障礙設施、垃圾分類收集設施、加裝電梯工程等列為改造內容,平均改造投入在全省處于領先水平。
另一方面,城市經濟實力的提升也呼喚著與之相匹配的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,激發著人民群眾對精神文明建設的內在需求和自發動力??梢韵胍?,一個經濟繁榮、物質豐裕、人民安居樂業的城市,必然是一個人與自然、人與人、人與社會關系更加和諧的城市,必然是一個處處倡樹新風、人人遵紀守法的現代文明社會。此時開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正當其時。幾年來,城市發生了有目共睹的變化,同時想要守護家園整潔美麗的滁州人也變得越來越多;市民們的文明意識和素質提升了,同時更多的人正受到感染,讓文明滁州人的“朋友圈”變得越來越大。
更可喜的是,文明創建為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福祉,人民對黨委政府的信任度、滿意度不斷提高,黨群關系更加融洽密切,城市的凝聚力、吸引力也進一步提升,這些又反過來促進城市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,形成了一個相互促進、共同提升的良性循環。
經濟發展和文明創建本是同頻共振、相得益彰。目前,我市正在打造“亭滿意”營商服務品牌,全國文明城市的創建成功讓我市的美譽度再上新臺階,也為提升我市的綜合競爭力增添了新砝碼。未來,有了“沖三”過程中厚植的產業優勢,有了文明創建中厚積的城市“軟實力”,滁州必然會在強化“兩個堅持”、實現“兩個更大”的生動實踐中煥然一新。